这是我第二次读《活着》这本书,我很喜欢作者余华,读他的书,我能感受到两个字:真实。
故事的大部分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,在中国封建思想的背景下,福贵的经历让我感慨他人生中的大起大落,他的不幸,来自于一个摒弃了良知与人性的时代。福贵身边的亲人:儿子、女儿、妻子、女婿、外孙,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,命运不遗余力的摧残着福贵的心,一次,又一次的。终于,他老了,白了头,驼了背,掉了牙,身边却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了。《活着》让我看到了以前真实的旧社会,余华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在我脑海中浮现,感觉很真实。作为一个词,“活着”充满了力量,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,也不是来自于进攻,而是忍受,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,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、无聊和平庸。
从古至今,有那么多人因为受到了痛苦而选择死亡,那么多人因为生活的不顺利而选择了消极度日。尤其是福贵生活的那个年代,死也是轻而易举的。但是,福贵却选择了活着,他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?在故事的结尾,他与一只同样年迈的老牛一并活着。这时他已经无牵无挂,他的心境正如他在耕田时喊出的歌谣:“皇帝招我做婿,路远迢迢我不去。”人,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不是为了活看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,就不得不接受这个世界的无常——生老病死、学业压力、生活压力、事业起伏。我们究竟为什么活着?这是我们每个人,都要用一生去探索的命题。
如今,祖国越来越富强,不再像福贵所处的那个年代一样贫困,身为青少年的我们,在生活、学业、未来、事业上遇到困难时,一定要积极面对,对生活要充满热爱和阳光,积极、且有责任心的活着。
2021级体育运营与管理一班:刘嘉雯
2022年5月7日